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,一生只懷一種情
他是位學生尊敬的好老師,尤其他苦讀奮鬥成功的傳奇故事,早為圈內走職業教育體系的學生所羨慕。
然而學生只知道他的頭懸樑、椎刺骨精神,卻不懂他那十四歲,
即源源不絕捕螢夜讀、愈挫愈奮的動力,從何而來,這是一個謎。
初二那年的聖誕節前夕,她因獲選為模範生,上臺領獎而為全校所認識,他自此成為她一生不變的仰慕者。
那天放學,他發現她不但與他是在同一路線上車,甚至還在同一站下車,她家距他家只隔一條小巷子。
這發現,令他熱血沸騰,他利用聖誕卡寫了封【希望和妳作朋友】的信。
結果得到訓導主任在司令臺公開唱唸,並譏笑奚落的回報,
這封信讓全校師生都知道他是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」,一個放牛班的孩子,怎可能獲得菁英模範生的青睞呢?
因為情難自禁,他仍繼續寫信,但是寫好了封起來,直到初三那年的聖誕節,全部一起丟到她家的信箱。
她當然沒回音,所幸連訓導主任也沒約談。
高中聯考放榜,她考上總統府隔壁那一所,他的學校離總統府也不遠,他念化工科,還常和她同班公車,卻從未交談。
他只能默默看著綠衣,暗自祝福,並為自己打氣。 他依然寫信,依然在聖誕火紅季節整批寄出,她依然不睬。
大學,她念師大,他到南部讀二專。 為了能再常看見她,他在南部苦讀了ㄧ年,考上了師大工教系,他又和她同學了。
還記得看了榜單後,他的立即反應,卻是口中念著她的名字,飛快地騎車到那條熟悉的巷子,頭次按了她家的門鈴。 在鈴聲中他滿腦都是她,渴望和她講ㄧ輩子的話。
她還是不睬他,告訴他她已有男友,然而他仍不為所動,靜靜寫了句話給她:
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,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,妳會改變妳的選擇,我卻不會!」 對他這總有些恐怖份子色彩的痴戀,她始終終始一貫,置之不理。
他當兵那年的聖誕節,她嫁人了。沒多久她去了美國,他也知道她生了個女兒。
但他不絕望,他從小沒想到要去美國,總以為留美是天之驕子的事,輪不到平凡的他,他原本認為每學期能讀完就很不錯了。
是她喚起他的美國夢,他一往直前,也到了美國讀書,才更體會雪地中的聖誕更美,他也更堅信十四歲的抉擇。
三十一歲那年,他學成回國,在大學教書,
他依然只單戀著她,他還是繼續寫信,每逢聖誕節,信就特別長,只是沒有寄出。
他打算等她到相識二十年再說。他是單純的,要把單純的愛,帶到中年。
三十三歲那年的聖誕節,她來找他。 十九年了!終於有了回應。 她已婚變,帶女兒回家,一個多月找不到工作,想到他在教育圈有許多好朋友。
他當然幫她,她很快就重拾教鞭。他追求她,用十四歲起就炙熱的單純愛情。
她依然抗拒,她覺的自己不配,她不再是當年的才女,只是一個曾在婚姻中心碎的婦人。
他帶著兩大箱的信向她求婚,感謝她給他的ㄧ切。 真的 真的,沒有她,他大概最多讀個高職就停止了。
沒有她,不會有學士,不會有碩士,更不會有博士; 沒有她,是絕熬不過異鄉孤寂,人生地不熟的歲月; 沒有她,人生的道路,也不知將會怎麼的混亂; 沒有她,他的字不可能如此工整,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; 沒有她,學理工的他,是不可能喜愛文學詩詞─詩詞伴隨昨日的他,蛻變成今日的他。
他誠摯地對她說: 「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,一生只懷一種情!
妳沒有欠我的,我以愛你為生命最美的事,也是我一生追求的幸福。」
鐵樹開花,她終於答應了她。
三十四歲那年的聖誕節,他和她攜手走向地毯的那一端,他堅持請她的女兒作花童。 他愛屋及烏,亦深愛這小女孩,視同己出。
這故事還沒完,他倆迄今,已相依相伴走過十個年頭的聖誕,
在學校宿舍中,他們家的聖誕紅開的特別美豔,特別早,也久不凋謝。
這是真實的故事,此人就是師大工教系彭懷真 教授。
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
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
你怎麼看你自己
~~~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~~~
你怎麼看你自己?
有一位牧師的女兒,她天生就是一位腦性痲痺患者,且無法言語。但,她卻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仰的扶持,在美國拿到了藝術博士,並到處現身說法幫助他人。有一次,她應邀到一個場合演'寫'(不能講話的她必需以筆代口),會後發問時,一個學生當眾小聲的問:
「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,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?妳都沒有怨恨嗎?」這個無心但尖端的問題讓在場人士無不捏一把冷汗,深怕會深深刺傷了她的心。只見她回過頭,用粉筆在黑板上吃力地寫下了「我怎麼看自己?」這幾個大字。她笑著再回頭看了看大家後,又轉過身去繼續寫著: 一、我好可愛! 二、我的腿很長很美! 三、爸爸媽媽這麼愛我! 四、上帝這麼愛我! 五、我會畫畫!我會寫稿! 六、我有隻可愛的貓! 七、還有 …… 八、……忽然,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,沒有人敢講話。她又回過頭來靜靜地看著大家,再回過頭去,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結論:
「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…眾人安靜了幾秒後,一下子,全場響起了如雷的掌聲與無數感動的淚水。那天,許多人因著她的樂觀與見證而得到激勵。這個樂觀的腦性痲痺患者是誰?她,就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,在台灣開過多次畫展的黃美廉女士。
「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我喜歡這樣的人生觀,很健康也很愜意。 幸福,不在於您擁有多少事物,乃在於您用怎樣的態度去看待、享受自己現下所擁有的一切,若是能這樣,
即便您看似一無所有,也能比那些大富豪或身體健壯但成天愁眉苦臉的人們更快樂、更富有。
你怎麼看你自己?
有一位牧師的女兒,她天生就是一位腦性痲痺患者,且無法言語。但,她卻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仰的扶持,在美國拿到了藝術博士,並到處現身說法幫助他人。有一次,她應邀到一個場合演'寫'(不能講話的她必需以筆代口),會後發問時,一個學生當眾小聲的問:
「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,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?妳都沒有怨恨嗎?」這個無心但尖端的問題讓在場人士無不捏一把冷汗,深怕會深深刺傷了她的心。只見她回過頭,用粉筆在黑板上吃力地寫下了「我怎麼看自己?」這幾個大字。她笑著再回頭看了看大家後,又轉過身去繼續寫著: 一、我好可愛! 二、我的腿很長很美! 三、爸爸媽媽這麼愛我! 四、上帝這麼愛我! 五、我會畫畫!我會寫稿! 六、我有隻可愛的貓! 七、還有 …… 八、……忽然,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,沒有人敢講話。她又回過頭來靜靜地看著大家,再回過頭去,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結論:
「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…眾人安靜了幾秒後,一下子,全場響起了如雷的掌聲與無數感動的淚水。那天,許多人因著她的樂觀與見證而得到激勵。這個樂觀的腦性痲痺患者是誰?她,就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,在台灣開過多次畫展的黃美廉女士。
「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我喜歡這樣的人生觀,很健康也很愜意。 幸福,不在於您擁有多少事物,乃在於您用怎樣的態度去看待、享受自己現下所擁有的一切,若是能這樣,
即便您看似一無所有,也能比那些大富豪或身體健壯但成天愁眉苦臉的人們更快樂、更富有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