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公司前
老闆:萬分歡迎,沒有你我們的公司肯定大不一樣!
職員:如果工作太累,搞不好我會辭職的
老闆:放心,我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!
職員:我週休二日可以休息嗎?
老闆:當然了!這是底線!
職員:平時會天天加班到淩晨嗎?
老闆:不可能,誰告訴你的?
職員:有餐費補貼嗎?
老闆:還用說嗎,絕對比同行都高!
職員:有沒有工作猝死的風險?
老闆:不會!你怎麼會有這種念頭?
職員:公司會定期組織旅遊嗎?
老闆:這是我們的明文規定!
職員:我需要準時上班嗎?
老闆:不,看情況吧
職員:工資呢?會準時發嗎?
老闆:一向如此!
職員:事情全是新員工做嗎?
老闆:怎麼可能,你上頭還有很多資深同事!
職員:如果管理職位有空缺,我可以參與競爭嗎?
老闆:毫無疑問 ,這是我們公司賴以生存的機制!
職員:你不會是在騙我吧?
進公司後, 請從後往前讀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骨質如何保密防跌?
美商威望資深營養科技顧問 凌美月 博士在一場演講中表示,決定骨骼強壯度最關鍵的營養素就是鈣質。當骨骼中鈣質過度流失,骨骼的結構就會變得空洞稀疏,失去支撐力,而容易導致所謂的骨質疏鬆症。人體的骨質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,形成的速率至青春期達到顛峰,之後便隨著年齡而下降。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,因缺乏女性荷爾蒙的保護,造成骨質迅速的流失。
雖然骨質疏鬆與年齡有直接的關係,但實際上,絕非老年人所特有的現象,各年齡層的人群如嬰幼兒、青少年都可能因運動量不足、不當的飲食習慣、服用藥物或某種內分泌性疾病等原因,造成骨骼代謝障礙而加速骨質的流失。因此提高骨質密度或是降低骨質流失速率,應及早規劃未雨綢繆。凌美月進一步指出,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儲存骨本、提高骨質密度,均衡的營養攝取、增加鈣質的補充將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飲食中以奶類及奶製品為鈣質的最佳來源,除此外,豆腐、豆漿、海帶、紫菜、黑芝麻、小魚乾、深綠色蔬菜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。但在攝取的同時,還需注意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、磷酸、鹽分攝取過量會阻礙鈣的吸收。因此,盡量避免吃太鹹或太辣、油炸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並減少可樂、汽水等碳酸飲料的飲用。凌美月透露,維生素D在腸道中能幫助鈣質的吸收及利用,攝取足量時,可以增加骨密度並減少骨折的發生率。所以要多食用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,如動物的肝臟、蛋類、奶油等。而戶外活動,適當接受陽光的照射,也能有效的促使皮膚內維生素D的轉化,都是保持骨本的好方法。另維生素C是參與骨骼代謝的重要物質之一,當日常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時,骨骼內的基質成分-蛋白質及多醣類物質會出現代謝障礙,而使骨基質生成減少,同時,維生素C在腸道中易與鈣離子結合,有利於鈣質的吸收,是維護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。此外,研究顯示缺鋅會降低造骨細胞之活性,容易引起四肢骨及脊柱之變形,甚至關節僵硬等情形,故適當的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礦物質鋅(如牡蠣、肉類、骨類等),有助於骨密度的維持。
許多文獻也指出鎂與骨骼的合成與代謝有關,停經後的婦女若鎂缺乏容易導致骨骼疏鬆。因此,凌美月認為,多補充全榖類、堅果、豆類及綠色多葉蔬菜等含鎂食物,對骨骼密度的增加及減緩骨質流失是有助益的。骨質疏鬆的發生並不單是飲食中缺鈣才會發生,日常生活中若有抽菸、酗酒等不良習慣,愛喝咖啡,或長期服用藥物(如類固醇)者,甚至肝、腎功能不全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,都會影響鈣質吸收或造成體內鈣質快速流失,而增加骨質疏鬆發生的機率。至於補鈣的最佳時期,很多人都以為是更年期以後,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,年輕時多儲存骨本不僅吸收效率高,而且對預防骨鬆,甚至是更年期後的骨質流失都有非常好的抗損能力。所以在生活中輕鬆儲存美麗骨本的同時也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,重視骨骼不同階段的需求,長期規律的運動(如健走、慢跑、爬山等)及定期做骨質測量,將可讓您成為快樂有骨氣的現代人。
雖然骨質疏鬆與年齡有直接的關係,但實際上,絕非老年人所特有的現象,各年齡層的人群如嬰幼兒、青少年都可能因運動量不足、不當的飲食習慣、服用藥物或某種內分泌性疾病等原因,造成骨骼代謝障礙而加速骨質的流失。因此提高骨質密度或是降低骨質流失速率,應及早規劃未雨綢繆。凌美月進一步指出,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儲存骨本、提高骨質密度,均衡的營養攝取、增加鈣質的補充將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飲食中以奶類及奶製品為鈣質的最佳來源,除此外,豆腐、豆漿、海帶、紫菜、黑芝麻、小魚乾、深綠色蔬菜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。但在攝取的同時,還需注意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、磷酸、鹽分攝取過量會阻礙鈣的吸收。因此,盡量避免吃太鹹或太辣、油炸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並減少可樂、汽水等碳酸飲料的飲用。凌美月透露,維生素D在腸道中能幫助鈣質的吸收及利用,攝取足量時,可以增加骨密度並減少骨折的發生率。所以要多食用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,如動物的肝臟、蛋類、奶油等。而戶外活動,適當接受陽光的照射,也能有效的促使皮膚內維生素D的轉化,都是保持骨本的好方法。另維生素C是參與骨骼代謝的重要物質之一,當日常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時,骨骼內的基質成分-蛋白質及多醣類物質會出現代謝障礙,而使骨基質生成減少,同時,維生素C在腸道中易與鈣離子結合,有利於鈣質的吸收,是維護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。此外,研究顯示缺鋅會降低造骨細胞之活性,容易引起四肢骨及脊柱之變形,甚至關節僵硬等情形,故適當的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礦物質鋅(如牡蠣、肉類、骨類等),有助於骨密度的維持。
許多文獻也指出鎂與骨骼的合成與代謝有關,停經後的婦女若鎂缺乏容易導致骨骼疏鬆。因此,凌美月認為,多補充全榖類、堅果、豆類及綠色多葉蔬菜等含鎂食物,對骨骼密度的增加及減緩骨質流失是有助益的。骨質疏鬆的發生並不單是飲食中缺鈣才會發生,日常生活中若有抽菸、酗酒等不良習慣,愛喝咖啡,或長期服用藥物(如類固醇)者,甚至肝、腎功能不全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,都會影響鈣質吸收或造成體內鈣質快速流失,而增加骨質疏鬆發生的機率。至於補鈣的最佳時期,很多人都以為是更年期以後,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,年輕時多儲存骨本不僅吸收效率高,而且對預防骨鬆,甚至是更年期後的骨質流失都有非常好的抗損能力。所以在生活中輕鬆儲存美麗骨本的同時也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,重視骨骼不同階段的需求,長期規律的運動(如健走、慢跑、爬山等)及定期做骨質測量,將可讓您成為快樂有骨氣的現代人。
壞食物大翻身
披薩
這是美國心臟協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第一次將披薩視為「好速食」。 義大利的科學家發現,披薩可以降低59%食道癌發展的機率,而且愛吃披薩的人也可以降低34%得口腔癌和26%得結腸癌的機率。 秘密都在番茄中的茄紅素和其他抗氧化物。「我們知道番茄醬可以對某些癌症提供保護力,但我們沒有料到作為一個完整食物的披薩,也提供相同的保護效果,」義大利米蘭馬立歐.尼格里藥學研究所喀魯斯(Silvano Gallus)博士說。的確,披薩的好處除了番茄和番茄醬提供的茄紅素之外,披薩上撒的起司也能強健骨骼,降血壓和抑制結腸癌。 不過如果你懂得挑選,就能吃得更好。12吋的辣味香腸大披薩熱量就超過2000卡、飽和脂肪60克;但如果你點兩片脆皮蔬菜披薩熱量只有300卡、飽和脂肪只有2.5克。所以點一個小披薩,多要一點番茄醬,還要搭配沙拉和蔬菜湯。
冰淇淋
歐洲83%的營養師同意,令人感興趣的食物如冰淇淋,才能真正幫助人們維持長期的健康飲食。那不僅是因為冰淇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,它也有重要的礦物質如鈣與鉀可以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健康。 美國《預防雜誌》(Prevention Magazine)甚至曾推廣冰淇淋減肥。雜誌中建議,選擇一杯半約125卡的低卡冰淇淋在減肥餐中,並搭配低卡起司、沙拉、低脂牛奶和低卡貝果(Bagel )。 美國營養學會同意,夏天冰淇淋的確是一個新鮮的鈣質來源,但請注意份量。平常一球冰淇淋雖然提供120毫克的鈣和150毫克的鉀,但不可忽視也有195卡的熱量和10克的脂肪。因此營養師們建議,多加一點水果在低卡冰淇淋裡。
香蕉
坊間流傳「香蕉傷筋骨」,以致年紀稍長、有退化性關節問題的人對香蕉退避三舍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療部主任程惠政卻說「我都叫我病人吃」。從中醫典籍來看,老祖宗從未曾提及香蕉傷筋骨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香蕉「甘、大寒、無毒」;《本草求原》則記載香蕉「清脾滑腸,脾火盛者食之,反能止瀉止痢」。香蕉的確「性寒」。不過程惠政說,即使食物有其性味也要和體質相配。如因為香蕉性寒,寒性體質的人的確少吃為佳,但即使寒性體質的人若吃的份量不多,也不會有大礙。程惠政也強調,性味是古代人的主觀感受,仍不能盡信,常會發現幾本古籍中對相同食物的性味分類並不相同。若從西方營養學來看,香蕉則好處多多,是不折不扣的好食物。一根香蕉約是半碗飯的熱量,是很好的熱量來源。運動選手上場時,如果吃太多食物會想嘔吐,這時香蕉就是補充體力最佳食物。曾經來台馬拉松環台的日本打擊樂團體鬼太鼓座,每天早上跑馬拉松前,不吃任何食物,只吃香蕉。 香蕉也可以預防中風,因為有高量的鉀,是繼黃豆之後,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許可,可以在香蕉產品上標示:「具高鉀與低鈉,可以降低中風、高血壓的發生」。更令人雀躍的是,香蕉還是「快樂食物(pleasure food)」。香蕉中所含的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都是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,可以抗憂鬱,振奮精神。
巧克力
愈來愈多美國人流行吃黑巧克力,台灣也愈來愈多巧克力標示著可可純度,都和人們想吃美味的健康食物有關。 眾多的科學研究都發現,巧克力裡有多種抗氧化物質,如可可多酚和類黃酮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(低密度膽固醇,LDL ),提高好的膽固醇(高密度膽固醇,HDL)。類黃酮也可以舒緩發炎,打開血流,增進血液流通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於2006年發表在美國《營養學會期刊》的最新研究發現,每天吃富含巧克力多酚的可可棒,持續 6週後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。義大利科學家的研究也發現黑巧克力可以降血壓。這份研究同時也顯示,黑巧克力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,因為類黃酮可以鼓勵荷爾蒙轉化醣類成為細胞的燃料。除此之外,巧克力之所以令人著迷,被稱為愛情靈藥,是因為巧克力中的色胺酸有助於合成血清素,這是一種帶來喜悅的神經傳導物質。但這項成分不僅可以增加浪漫情趣,近來也被發現可以對抗慢性疲勞症候群(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)。遺憾的是,並非所有的巧克力產品都有這些功效,這關乎於可可的純度。最近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,可可粉是所有的巧克力產品中,含有最多的類黃酮和抗氧化物。烘焙用巧克力( baking chocolate)次之。黑巧克力和烘焙碎巧克力(baking chips)因為製造過程會去掉部份抗氧化物更次之。而大家最常吃的牛奶巧克力( milk chocolate)含有最少的有用物質,約只是可可粉的十分之一而已。
咖啡
科學家現在會告訴你,一天一杯咖啡,醫生遠離你。美國斯克藍頓大學(University of Scranton)選出咖啡是美國食物中最高的抗氧化物來源。第二名是紅茶、第三名是香蕉。抗氧化的好處是可以幫你抵禦各種癌症、心臟病、糖尿病和中風,「我認為一天一杯咖啡對心臟是正面的,」斯克藍頓大學化學教授文森(JoeVinson )說。如果你擔心喝太多咖啡讓你心悸,好消息是可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,科學家發現兩者的抗氧化物數量差不多。但是要提防「咖啡的伴侶」──糖漿和奶精。一杯大杯美式咖啡熱量只不過15卡、無脂肪,但如果加上奶精和糖漿的大杯摩卡星冰樂可要420卡、脂肪16克。
花生醬
花生醬的確有很多油,但並非所有的油都對身體不好。花生醬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,保護心臟。這是美國喬治亞大學與韓國國立忠州大學聯合發表在《食物科學期刊》( Journal of Food Science)的研究。花生醬還可以預防糖尿病。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研究指出,一週吃5次、每次1匙花生醬,可以降低21%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。當你下午肚子餓,土司塗花生醬當點心是很好的選擇,花生醬裡的油脂可以馬上有飽足感。但不適合在已經熱量很高的食物如餅乾、蛋糕,再塗上花生醬。
雞蛋
很多人一看到蛋,就想到膽固醇,害怕心臟病的人碎碎念「要遠離它」。但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,真正危險的敵人是飽和脂肪。喬治華盛頓大學心臟學家約翰.拉 羅沙博士表示:「飽和脂肪增加膽固醇的威力,比食物含有膽固醇本身,要高出4倍。」 飽和性脂肪都在動物性油脂裡,如肉類、乳製品。所以要遠離奶油、豬油、雞皮、全脂牛奶等。雞蛋的脂肪極少,一顆蛋只有5 克脂肪而已。況且雞蛋的營養濃度極高,一顆蛋裡就有維生素A、B6、B12、E、K、葉酸、鐵等,可以防止脂肪沈澱在肝臟,蛋裡的黃體素也可以保護眼睛健康。但烹調方式會影響雞蛋健康與否。水煮蛋或多加點蔬菜在蛋裡,可以讓你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營養。
牛肉
不用再吃乾巴巴的雞胸肉了,牛肉(與各種紅肉)和膽固醇、心臟病的關連已經沒有那麼深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刊登在《內科學文獻》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的研究指出,瘦牛肉和雞肉、魚一樣,不會增加膽固醇。因為畜牧技術的進步,現今的牛肉已經沒有那麼「油」,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飽和脂肪。況且牛肉裡含有很多女性補充不足的營養,如鐵、鋅、和維生素B12。不過還是要選擇瘦牛肉,不能選肋排或丁骨牛排,這種牛排的油脂和熱量還是瘦牛肉的兩倍。
鴨肉
很多人說,鴨肉有「毒」,所以皮膚病、手術開刀的人不能吃,甚至還擴大到所有人都不宜多吃鴨肉。中醫師程惠政說,「食物沒有毒不毒的問題,」雖然本草綱目上記載鴨肉「甘、冷、微毒」,但古人所謂的「毒」,指對身體明顯的反應,如立即引起腹瀉或過敏等,並不是現代科學觀念中的「毒」。之所以會引起腹瀉,可能是因為體質虛寒或已經受涼的人吃太多鴨肉所致。因為鴨肉雖然無毒,卻是性寒,因此可以薑母、當歸等熱性食物一起烹煮,以平衡食物的性味,便是很好的補虛勞食物。現在你知道為何薑母鴨、當歸鴨那麼有名了吧。
起司
下次早餐的土司不要塗奶油,改夾起司。因為起司竟然可以抗癌,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。關鍵在於起司中的共軛亞麻油酸(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)。這種「好的」脂肪酸不僅發現可以阻止皮膚癌、肺癌、乳癌的成長,也可以降低心臟病、糖尿病的機率。共軛亞麻油酸也被發現可以降低飯後脂肪的儲存,因此可以控制體重。不僅如此,起司一直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。鈣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鬆,也可強健骨骼和牙齒。對於喝牛奶肚子會不舒服的人,起司更是身體可以快速吸收的鈣質來源。美國《動起來的人生》(Active Wellness)作者營養師雷啟勒( Gayle Reichler)建議吃有強烈氣味的藍起司(blue cheese)或新鮮的羊奶起司( goat cheese),這些起司人工香料較少,而且羊奶起司 一盎司 (31.1克)熱量只有23卡,而一般的巧達起司(Cheddar Cheese)可有 114卡。
本文出自2007/3 康健雜誌100期 封面故事:壞食物大翻身
這是美國心臟協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第一次將披薩視為「好速食」。 義大利的科學家發現,披薩可以降低59%食道癌發展的機率,而且愛吃披薩的人也可以降低34%得口腔癌和26%得結腸癌的機率。 秘密都在番茄中的茄紅素和其他抗氧化物。「我們知道番茄醬可以對某些癌症提供保護力,但我們沒有料到作為一個完整食物的披薩,也提供相同的保護效果,」義大利米蘭馬立歐.尼格里藥學研究所喀魯斯(Silvano Gallus)博士說。的確,披薩的好處除了番茄和番茄醬提供的茄紅素之外,披薩上撒的起司也能強健骨骼,降血壓和抑制結腸癌。 不過如果你懂得挑選,就能吃得更好。12吋的辣味香腸大披薩熱量就超過2000卡、飽和脂肪60克;但如果你點兩片脆皮蔬菜披薩熱量只有300卡、飽和脂肪只有2.5克。所以點一個小披薩,多要一點番茄醬,還要搭配沙拉和蔬菜湯。
冰淇淋
歐洲83%的營養師同意,令人感興趣的食物如冰淇淋,才能真正幫助人們維持長期的健康飲食。那不僅是因為冰淇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,它也有重要的礦物質如鈣與鉀可以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健康。 美國《預防雜誌》(Prevention Magazine)甚至曾推廣冰淇淋減肥。雜誌中建議,選擇一杯半約125卡的低卡冰淇淋在減肥餐中,並搭配低卡起司、沙拉、低脂牛奶和低卡貝果(Bagel )。 美國營養學會同意,夏天冰淇淋的確是一個新鮮的鈣質來源,但請注意份量。平常一球冰淇淋雖然提供120毫克的鈣和150毫克的鉀,但不可忽視也有195卡的熱量和10克的脂肪。因此營養師們建議,多加一點水果在低卡冰淇淋裡。
香蕉
坊間流傳「香蕉傷筋骨」,以致年紀稍長、有退化性關節問題的人對香蕉退避三舍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療部主任程惠政卻說「我都叫我病人吃」。從中醫典籍來看,老祖宗從未曾提及香蕉傷筋骨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香蕉「甘、大寒、無毒」;《本草求原》則記載香蕉「清脾滑腸,脾火盛者食之,反能止瀉止痢」。香蕉的確「性寒」。不過程惠政說,即使食物有其性味也要和體質相配。如因為香蕉性寒,寒性體質的人的確少吃為佳,但即使寒性體質的人若吃的份量不多,也不會有大礙。程惠政也強調,性味是古代人的主觀感受,仍不能盡信,常會發現幾本古籍中對相同食物的性味分類並不相同。若從西方營養學來看,香蕉則好處多多,是不折不扣的好食物。一根香蕉約是半碗飯的熱量,是很好的熱量來源。運動選手上場時,如果吃太多食物會想嘔吐,這時香蕉就是補充體力最佳食物。曾經來台馬拉松環台的日本打擊樂團體鬼太鼓座,每天早上跑馬拉松前,不吃任何食物,只吃香蕉。 香蕉也可以預防中風,因為有高量的鉀,是繼黃豆之後,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許可,可以在香蕉產品上標示:「具高鉀與低鈉,可以降低中風、高血壓的發生」。更令人雀躍的是,香蕉還是「快樂食物(pleasure food)」。香蕉中所含的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都是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,可以抗憂鬱,振奮精神。
巧克力
愈來愈多美國人流行吃黑巧克力,台灣也愈來愈多巧克力標示著可可純度,都和人們想吃美味的健康食物有關。 眾多的科學研究都發現,巧克力裡有多種抗氧化物質,如可可多酚和類黃酮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(低密度膽固醇,LDL ),提高好的膽固醇(高密度膽固醇,HDL)。類黃酮也可以舒緩發炎,打開血流,增進血液流通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於2006年發表在美國《營養學會期刊》的最新研究發現,每天吃富含巧克力多酚的可可棒,持續 6週後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。義大利科學家的研究也發現黑巧克力可以降血壓。這份研究同時也顯示,黑巧克力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,因為類黃酮可以鼓勵荷爾蒙轉化醣類成為細胞的燃料。除此之外,巧克力之所以令人著迷,被稱為愛情靈藥,是因為巧克力中的色胺酸有助於合成血清素,這是一種帶來喜悅的神經傳導物質。但這項成分不僅可以增加浪漫情趣,近來也被發現可以對抗慢性疲勞症候群(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)。遺憾的是,並非所有的巧克力產品都有這些功效,這關乎於可可的純度。最近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,可可粉是所有的巧克力產品中,含有最多的類黃酮和抗氧化物。烘焙用巧克力( baking chocolate)次之。黑巧克力和烘焙碎巧克力(baking chips)因為製造過程會去掉部份抗氧化物更次之。而大家最常吃的牛奶巧克力( milk chocolate)含有最少的有用物質,約只是可可粉的十分之一而已。
咖啡
科學家現在會告訴你,一天一杯咖啡,醫生遠離你。美國斯克藍頓大學(University of Scranton)選出咖啡是美國食物中最高的抗氧化物來源。第二名是紅茶、第三名是香蕉。抗氧化的好處是可以幫你抵禦各種癌症、心臟病、糖尿病和中風,「我認為一天一杯咖啡對心臟是正面的,」斯克藍頓大學化學教授文森(JoeVinson )說。如果你擔心喝太多咖啡讓你心悸,好消息是可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,科學家發現兩者的抗氧化物數量差不多。但是要提防「咖啡的伴侶」──糖漿和奶精。一杯大杯美式咖啡熱量只不過15卡、無脂肪,但如果加上奶精和糖漿的大杯摩卡星冰樂可要420卡、脂肪16克。
花生醬
花生醬的確有很多油,但並非所有的油都對身體不好。花生醬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,保護心臟。這是美國喬治亞大學與韓國國立忠州大學聯合發表在《食物科學期刊》( Journal of Food Science)的研究。花生醬還可以預防糖尿病。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研究指出,一週吃5次、每次1匙花生醬,可以降低21%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。當你下午肚子餓,土司塗花生醬當點心是很好的選擇,花生醬裡的油脂可以馬上有飽足感。但不適合在已經熱量很高的食物如餅乾、蛋糕,再塗上花生醬。
雞蛋
很多人一看到蛋,就想到膽固醇,害怕心臟病的人碎碎念「要遠離它」。但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,真正危險的敵人是飽和脂肪。喬治華盛頓大學心臟學家約翰.拉 羅沙博士表示:「飽和脂肪增加膽固醇的威力,比食物含有膽固醇本身,要高出4倍。」 飽和性脂肪都在動物性油脂裡,如肉類、乳製品。所以要遠離奶油、豬油、雞皮、全脂牛奶等。雞蛋的脂肪極少,一顆蛋只有5 克脂肪而已。況且雞蛋的營養濃度極高,一顆蛋裡就有維生素A、B6、B12、E、K、葉酸、鐵等,可以防止脂肪沈澱在肝臟,蛋裡的黃體素也可以保護眼睛健康。但烹調方式會影響雞蛋健康與否。水煮蛋或多加點蔬菜在蛋裡,可以讓你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營養。
牛肉
不用再吃乾巴巴的雞胸肉了,牛肉(與各種紅肉)和膽固醇、心臟病的關連已經沒有那麼深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刊登在《內科學文獻》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的研究指出,瘦牛肉和雞肉、魚一樣,不會增加膽固醇。因為畜牧技術的進步,現今的牛肉已經沒有那麼「油」,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飽和脂肪。況且牛肉裡含有很多女性補充不足的營養,如鐵、鋅、和維生素B12。不過還是要選擇瘦牛肉,不能選肋排或丁骨牛排,這種牛排的油脂和熱量還是瘦牛肉的兩倍。
鴨肉
很多人說,鴨肉有「毒」,所以皮膚病、手術開刀的人不能吃,甚至還擴大到所有人都不宜多吃鴨肉。中醫師程惠政說,「食物沒有毒不毒的問題,」雖然本草綱目上記載鴨肉「甘、冷、微毒」,但古人所謂的「毒」,指對身體明顯的反應,如立即引起腹瀉或過敏等,並不是現代科學觀念中的「毒」。之所以會引起腹瀉,可能是因為體質虛寒或已經受涼的人吃太多鴨肉所致。因為鴨肉雖然無毒,卻是性寒,因此可以薑母、當歸等熱性食物一起烹煮,以平衡食物的性味,便是很好的補虛勞食物。現在你知道為何薑母鴨、當歸鴨那麼有名了吧。
起司
下次早餐的土司不要塗奶油,改夾起司。因為起司竟然可以抗癌,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。關鍵在於起司中的共軛亞麻油酸(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)。這種「好的」脂肪酸不僅發現可以阻止皮膚癌、肺癌、乳癌的成長,也可以降低心臟病、糖尿病的機率。共軛亞麻油酸也被發現可以降低飯後脂肪的儲存,因此可以控制體重。不僅如此,起司一直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。鈣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鬆,也可強健骨骼和牙齒。對於喝牛奶肚子會不舒服的人,起司更是身體可以快速吸收的鈣質來源。美國《動起來的人生》(Active Wellness)作者營養師雷啟勒( Gayle Reichler)建議吃有強烈氣味的藍起司(blue cheese)或新鮮的羊奶起司( goat cheese),這些起司人工香料較少,而且羊奶起司 一盎司 (31.1克)熱量只有23卡,而一般的巧達起司(Cheddar Cheese)可有 114卡。
本文出自2007/3 康健雜誌100期 封面故事:壞食物大翻身
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
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
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
大陸移民美籍華人看台灣
是一位從大陸移民美國的美籍華人作家沈寧(詳附註),到台北旅遊六日的感受。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的世界日報。
正當台灣人為了大選爭得面紅耳赤之際,聽聽大陸朋友怎麼看台灣,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。
人在海外,只通過報紙和電視發布的點滴去認識台灣,結果是負面的,以為台灣政府績效不彰,官員品格拙劣,台灣人素質低下,文明缺乏,社會混亂,令人覺得恐怖,乃至若干年前有機會在台北謀得一份很好的工作,也推掉了。
最近去了一次台北,發現過去多年的印象,至少百分之八十都錯了。
台灣政府確實績效不彰,官員品格確實低下,但僅此而已,就我個人所見,台灣人(至少是台北人)的素質文明,已達到就中國人而言的最高度。
我是第一次去台灣,希望親身了解真實的台灣社會和台灣人,所以推辭了接待單位的盛情,爭取更多個人單獨活動的機會。
台北之美,固然依賴於台北飯店之眾多,夜市之繁榮,小吃之豐富,飯菜之精美,但更加吸引著我的,卻是台北的人,普通市民們。
走出桃園國際機場,立刻體驗台灣人敬業樂業的精神。
我找到長榮公車櫃檯,買票坐車到台北。
從桃園到台北,一小時路程,票價一百三十五新台幣,折約四-五美元,實在便宜,美國丹佛這樣的公車,要貴一到兩倍。
我對台北毫無所知,詢問去下塌旅館哪站下車,他們拿出汽車路線圖,指給我看,並用紅筆勾出下車站名。
我又問在台灣怎麼打公用電話,他們詳細告訴我,講解幾種價格,告訴我省錢竅門,給我換了幾枚硬幣,說是還有十分鐘開車,我可以先在候車室打兩個電話,指給我用哪架電話機。
在台北期間,我因故換過兩家旅館,沒有來得及告訴妻子更新電話號碼,怕她打來找不到,跟前台服務員一講,他不僅在本旅館電腦上做紀錄,以便所有服務員接到找我的電話,都能轉給我,而且分別打電話到我原先住過的兩家旅館,請那兩處的前台做好紀錄,凡有美國來電找沈先生,便將電話轉過來。那兩邊的服務員,也都很樂意地答應下來。
事情都是小事情,但我看出大意義。他們既沒有板了面孔,愛搭不理,也沒有「堆滿笑容」,為賺你的錢而忍痛做出「笑模樣」,或者臉上帶「笑」卻心不在焉。我所見到的台北服務員們,臉上總是很和氣,很真誠,也很認真,似乎那樣做很自然,很平常,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比別人低賤,也不比別人高貴,所以很舒服。
我住在忠孝東路和復興南路的交點,是台北鬧市區的中心,每日從早到晚,車水馬龍,熱鬧非常。早晨上班高峰,捷運(地鐵)忠孝復興站裡人湧如潮。
但擠在人群中,隨眾進退,發現台北人雖然匆忙,卻曉得禮讓,頗有君子風,儘量避免相互碰撞,偶有稍微擦碰,也知互道歉意。
事實上,不論在馬路上、車站裡、公車上或是商店裡,我從無一次見到有人橫衝直撞,也不記得見到手插褲兜口叼香煙走路的行人,或者有人隨地吐痰、亂丟垃圾。
更令我驚訝的是,即使在捷運車站裡,人滿為患,卻似乎並不喧鬧。那是我在任何中國人聚集之地,從來沒有體會到過的。
公車上,飯館裡,就算西門町那樣的熱鬧地方,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台北人,都懂得儘量保持安靜,不高聲喧譁,影響他人。
我從經驗總結:
喧鬧與文明成反比。
喧鬧之地,必是文明低落之處。
喧鬧度越高,文明度越低。
而凡文明之地,自然不見喧鬧。
由此可知,台北人的文明程度實在相當高了。
此言不虛,有例為證。在台北乘捷運,站內上下自動扶梯,所有乘客都自覺站在右側,空出左半邊,讓趕路人走。
我從未見到一個人,站在左半邊,即使整條扶梯左側都空著。最可愛那些中學生,也如此守規矩。
中學生本來是最調皮的一群批,喜歡結夥說笑走路,可一上扶梯,
便都自覺站在右側,絕不為說笑方便,擠在左側擋路。
捷運車廂內,靠門處安排博愛座,即老幼病殘專座。我每天乘幾次捷運,經常看見那博愛座都空著,許多乘客站在旁邊,卻都不坐。上下學時,很多中學生乘車,也都站在博愛座前聊天,絕不占座位,特別有規矩。一次我見到有人抱個孩子上車,立刻有四、五人同時站起讓座,令人感動。捷運車站台,每個車門前地面,都劃了斜斜的排隊線,我發現不論多麼擁擠的時刻,所有乘客都會自覺依線排隊,絕不亂擠,而且永遠先下後上,絕無搶先之舉。
我在台北六天,街道上、商店裡、公車上或飯店裡,無論何處,從未見到一處有人發生爭執,臉紅脖子粗,更別說罵架甚至鬥毆。
中國人聚集的市面,能做到如此,實在是讓我感嘆萬分。
台北是個大城市,馬路上行人多,汽車更多。自行車極少見,但輕便摩托車成千上萬,大街小巷,隨處可見,上下班時可說震耳欲聾。
但我發現,市內交通亂中有序。十字路口,每遇紅燈,大群摩托車都會停下,而且全部停在停車線後面,幾乎看不到有人搶出白線,停在人行橫道上。左轉單車,也都會停在專設的左轉區內,規規矩矩。行人過馬路,從不亂竄,都走行人穿越道,遵守燈標。所以雖然車多,還是很有安全感。
我相信,這是台北全民崇尚推廣文明五十年的偉大成果。
上世紀後半段時間,當有些地方把野蠻落後當作光榮來崇拜的時候,台北社會開始對三代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文明教育,已見碩果纍纍。
現在台灣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,所有青少年都起碼高中畢業,進一步建設文明社會,更有雄厚基礎。
因為時間關係,我沒有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街逛,只是在瞻仰國父紀念堂的路上,順便去了誠品書店,覺得真舒服極了。
台灣出版書籍,講究紙張裝幀,所以擺到架上總是很好看,毫無簡陋低賤之嫌。書店之大,之整齊,之華貴,顯示著書世界的壯美。
裡面人並不少,但極安靜,絕無擁擠雜亂之感。我走了走,買了一套自己多年前出版的《嗩吶煙塵》,當晚要送人,又買了一批音樂唱片,價格都比在美國便宜一半,真想多買,卻苦於無法攜帶太多行李。
我星期天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,看到許多家長帶領七、八歲的孩子,細緻觀看各種展物,低聲地講解,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。我看到孩子們驚喜的眼睛,景仰的神情,家長的笑容,非常感動。
我想,那些家長肯定都受過高等教育,並且希望下一代也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。這樣的孩子,長大之後,當然會成為文明的人。
而且由此可知,不論有人怎樣地企圖切斷歷史,中國文化將永遠代代承傳,延綿不絕。
去年四月,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項反右派運動50年的研討會,認識沙先生,
沙先生提到他2005年第一次到台灣,感受和沈寧完全一樣,人與人親切和善,搭車文明有序,書店充滿文化氣息。
沙先生說他在大陸生活了40幾年,在美國過了20多年,但現在卻覺得台灣才是他的心靈故鄉。
我問他為什麼?他解釋說,大陸雖然是他的祖國,但共產黨實在太可怕了,讓他只想遠遠地離開這個讓他飽嚐痛苦的地方。
美國是他的第二故鄉,給了他重生的機會,但生活久了也知道自己只是個過客。
反倒是台灣,雖然他才去了幾天,卻讓他有回到故鄉的感覺。
另一位朋友姓張,他說自己跑過幾十個國家,喜歡從交通工具看一個社會。
他對台北捷運以及台灣高鐵都讚不絕口,不但設備新、車廂乾淨、服務好,而且乘客都很守秩序,上下車排隊,無人喧譁。在他的印象中,只有北歐和日本才有這樣的水準,連美國都比不上。
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,整天被政客的語言污染,被電視疲勞轟炸,總覺得台灣一無是處,沒有希望。其實,台灣一點都不差,台灣不但建立起華人地區唯一的民主體制,也是華人社會最文明的地方。
就像余英時教授說的:
台灣雖然很小,影響卻是巨大的。
讓我們珍惜台灣、愛護台灣。
正當台灣人為了大選爭得面紅耳赤之際,聽聽大陸朋友怎麼看台灣,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。
人在海外,只通過報紙和電視發布的點滴去認識台灣,結果是負面的,以為台灣政府績效不彰,官員品格拙劣,台灣人素質低下,文明缺乏,社會混亂,令人覺得恐怖,乃至若干年前有機會在台北謀得一份很好的工作,也推掉了。
最近去了一次台北,發現過去多年的印象,至少百分之八十都錯了。
台灣政府確實績效不彰,官員品格確實低下,但僅此而已,就我個人所見,台灣人(至少是台北人)的素質文明,已達到就中國人而言的最高度。
我是第一次去台灣,希望親身了解真實的台灣社會和台灣人,所以推辭了接待單位的盛情,爭取更多個人單獨活動的機會。
台北之美,固然依賴於台北飯店之眾多,夜市之繁榮,小吃之豐富,飯菜之精美,但更加吸引著我的,卻是台北的人,普通市民們。
走出桃園國際機場,立刻體驗台灣人敬業樂業的精神。
我找到長榮公車櫃檯,買票坐車到台北。
從桃園到台北,一小時路程,票價一百三十五新台幣,折約四-五美元,實在便宜,美國丹佛這樣的公車,要貴一到兩倍。
我對台北毫無所知,詢問去下塌旅館哪站下車,他們拿出汽車路線圖,指給我看,並用紅筆勾出下車站名。
我又問在台灣怎麼打公用電話,他們詳細告訴我,講解幾種價格,告訴我省錢竅門,給我換了幾枚硬幣,說是還有十分鐘開車,我可以先在候車室打兩個電話,指給我用哪架電話機。
在台北期間,我因故換過兩家旅館,沒有來得及告訴妻子更新電話號碼,怕她打來找不到,跟前台服務員一講,他不僅在本旅館電腦上做紀錄,以便所有服務員接到找我的電話,都能轉給我,而且分別打電話到我原先住過的兩家旅館,請那兩處的前台做好紀錄,凡有美國來電找沈先生,便將電話轉過來。那兩邊的服務員,也都很樂意地答應下來。
事情都是小事情,但我看出大意義。他們既沒有板了面孔,愛搭不理,也沒有「堆滿笑容」,為賺你的錢而忍痛做出「笑模樣」,或者臉上帶「笑」卻心不在焉。我所見到的台北服務員們,臉上總是很和氣,很真誠,也很認真,似乎那樣做很自然,很平常,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比別人低賤,也不比別人高貴,所以很舒服。
我住在忠孝東路和復興南路的交點,是台北鬧市區的中心,每日從早到晚,車水馬龍,熱鬧非常。早晨上班高峰,捷運(地鐵)忠孝復興站裡人湧如潮。
但擠在人群中,隨眾進退,發現台北人雖然匆忙,卻曉得禮讓,頗有君子風,儘量避免相互碰撞,偶有稍微擦碰,也知互道歉意。
事實上,不論在馬路上、車站裡、公車上或是商店裡,我從無一次見到有人橫衝直撞,也不記得見到手插褲兜口叼香煙走路的行人,或者有人隨地吐痰、亂丟垃圾。
更令我驚訝的是,即使在捷運車站裡,人滿為患,卻似乎並不喧鬧。那是我在任何中國人聚集之地,從來沒有體會到過的。
公車上,飯館裡,就算西門町那樣的熱鬧地方,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台北人,都懂得儘量保持安靜,不高聲喧譁,影響他人。
我從經驗總結:
喧鬧與文明成反比。
喧鬧之地,必是文明低落之處。
喧鬧度越高,文明度越低。
而凡文明之地,自然不見喧鬧。
由此可知,台北人的文明程度實在相當高了。
此言不虛,有例為證。在台北乘捷運,站內上下自動扶梯,所有乘客都自覺站在右側,空出左半邊,讓趕路人走。
我從未見到一個人,站在左半邊,即使整條扶梯左側都空著。最可愛那些中學生,也如此守規矩。
中學生本來是最調皮的一群批,喜歡結夥說笑走路,可一上扶梯,
便都自覺站在右側,絕不為說笑方便,擠在左側擋路。
捷運車廂內,靠門處安排博愛座,即老幼病殘專座。我每天乘幾次捷運,經常看見那博愛座都空著,許多乘客站在旁邊,卻都不坐。上下學時,很多中學生乘車,也都站在博愛座前聊天,絕不占座位,特別有規矩。一次我見到有人抱個孩子上車,立刻有四、五人同時站起讓座,令人感動。捷運車站台,每個車門前地面,都劃了斜斜的排隊線,我發現不論多麼擁擠的時刻,所有乘客都會自覺依線排隊,絕不亂擠,而且永遠先下後上,絕無搶先之舉。
我在台北六天,街道上、商店裡、公車上或飯店裡,無論何處,從未見到一處有人發生爭執,臉紅脖子粗,更別說罵架甚至鬥毆。
中國人聚集的市面,能做到如此,實在是讓我感嘆萬分。
台北是個大城市,馬路上行人多,汽車更多。自行車極少見,但輕便摩托車成千上萬,大街小巷,隨處可見,上下班時可說震耳欲聾。
但我發現,市內交通亂中有序。十字路口,每遇紅燈,大群摩托車都會停下,而且全部停在停車線後面,幾乎看不到有人搶出白線,停在人行橫道上。左轉單車,也都會停在專設的左轉區內,規規矩矩。行人過馬路,從不亂竄,都走行人穿越道,遵守燈標。所以雖然車多,還是很有安全感。
我相信,這是台北全民崇尚推廣文明五十年的偉大成果。
上世紀後半段時間,當有些地方把野蠻落後當作光榮來崇拜的時候,台北社會開始對三代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文明教育,已見碩果纍纍。
現在台灣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,所有青少年都起碼高中畢業,進一步建設文明社會,更有雄厚基礎。
因為時間關係,我沒有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街逛,只是在瞻仰國父紀念堂的路上,順便去了誠品書店,覺得真舒服極了。
台灣出版書籍,講究紙張裝幀,所以擺到架上總是很好看,毫無簡陋低賤之嫌。書店之大,之整齊,之華貴,顯示著書世界的壯美。
裡面人並不少,但極安靜,絕無擁擠雜亂之感。我走了走,買了一套自己多年前出版的《嗩吶煙塵》,當晚要送人,又買了一批音樂唱片,價格都比在美國便宜一半,真想多買,卻苦於無法攜帶太多行李。
我星期天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,看到許多家長帶領七、八歲的孩子,細緻觀看各種展物,低聲地講解,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。我看到孩子們驚喜的眼睛,景仰的神情,家長的笑容,非常感動。
我想,那些家長肯定都受過高等教育,並且希望下一代也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。這樣的孩子,長大之後,當然會成為文明的人。
而且由此可知,不論有人怎樣地企圖切斷歷史,中國文化將永遠代代承傳,延綿不絕。
去年四月,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項反右派運動50年的研討會,認識沙先生,
沙先生提到他2005年第一次到台灣,感受和沈寧完全一樣,人與人親切和善,搭車文明有序,書店充滿文化氣息。
沙先生說他在大陸生活了40幾年,在美國過了20多年,但現在卻覺得台灣才是他的心靈故鄉。
我問他為什麼?他解釋說,大陸雖然是他的祖國,但共產黨實在太可怕了,讓他只想遠遠地離開這個讓他飽嚐痛苦的地方。
美國是他的第二故鄉,給了他重生的機會,但生活久了也知道自己只是個過客。
反倒是台灣,雖然他才去了幾天,卻讓他有回到故鄉的感覺。
另一位朋友姓張,他說自己跑過幾十個國家,喜歡從交通工具看一個社會。
他對台北捷運以及台灣高鐵都讚不絕口,不但設備新、車廂乾淨、服務好,而且乘客都很守秩序,上下車排隊,無人喧譁。在他的印象中,只有北歐和日本才有這樣的水準,連美國都比不上。
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,整天被政客的語言污染,被電視疲勞轟炸,總覺得台灣一無是處,沒有希望。其實,台灣一點都不差,台灣不但建立起華人地區唯一的民主體制,也是華人社會最文明的地方。
就像余英時教授說的:
台灣雖然很小,影響卻是巨大的。
讓我們珍惜台灣、愛護台灣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